【信息時報】疫情下的心理危機如何自救?織毛衣可將煩惱隔離

發(fā)布人:高級管理員 發(fā)布日期:2020-01-29

附近小區(qū)就有病例確診了,好擔心??;年前出門了,沒戴口罩,會不會感染了?朋友圈的信息看得我心驚膽戰(zhàn)……自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”疫情以來,不僅給患者帶來生理上的病痛,而且給公眾也造成了心靈上的強烈沖擊。

隨著最近病例確診增多,以及各種信息“狂轟亂炸”,不少市民已出現(xiàn)焦慮情緒。對此,中山三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醫(yī)師甘照宇稱,隨著感染人數(shù)仍在節(jié)節(jié)攀升的背景下,這種疾病給公眾帶來的心理沖擊力是巨大而且是持久的。受此影響,一些個體的確會出現(xiàn)所謂的“心理應激反應”癥狀,如驚弓之鳥,他建議,當出現(xiàn)提醒吊膽等糟糕情緒時,及時宣泄不良的情緒,可以采取傾訴、運動、勞作比如織毛衣、種花等,轉移注意力,讓自己達到一種“忘我”的境界,將煩惱有效的隔離。

出現(xiàn)總擔心自己以及家人會染病?需要危機自助

“今天隔壁小區(qū)確診了一例病例,太可怕了吧。我回家都要經過他們小區(qū)門口,不會被感染了吧”“我感覺自己有點胸悶……”最近不少人和朋友聊天會聊起這些話題。中山三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醫(yī)師甘照宇稱,的確受到疫情的沖擊,不少市民會出現(xiàn)類似的“心理應激反應”,主要包括負面認知模式,比如,出現(xiàn)警覺性增高,如驚弓之鳥般,對疫情信息,草木皆兵;總擔心自己以及家人也會染病。

此外,焦慮恐懼也是常見的情緒。甘照宇介紹,尤其對于被隔離的個體,會經常感到孤獨、無助、苦悶以及憂傷;而出行受到限制、求助得不到回應的個體,會把自己的種種不順,遷怒他人;而對于親歷疫情現(xiàn)場、尤其是目睹親人或病人離世的個體,還會出現(xiàn)情感上的麻木,即對周遭發(fā)生的一切喪失情感體驗,變得情感麻木、遲鈍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有的市民在疫情發(fā)生后,居家反復測量體溫、反復咨詢跟疫情有關的問題、反復洗手、反復就醫(yī)等?!翱赐赀@篇介紹疫情的文章后,覺得自己胸悶,是不是需要看醫(yī)生?”甘照宇說,這些都是主觀上的生理不適。還有的市民出現(xiàn)減退的生理機能,出現(xiàn)睡眠障礙,疲乏、無力,專注力也下降等。甘照宇稱,弱出現(xiàn)這些癥狀,要警惕心理應激反應的可能,并進行心理危機的自助。

應對策略一:少看朋友圈,做到有限關注疫情

那么,該如何自助呢?甘照宇認為,首先要控制信息源,減少應激信息的輸入?!安灰屪约赫毂┞队谝咔樾畔⒅?,要做到有限的關注。畢竟,對于大多數(shù)公眾來說,既不是醫(yī)學方面的專家,也不是疫情防控的決策者。對于疫情信息,他們大多數(shù)一知半解,很容易對疫情信息的誤解誤讀,從而帶來許多不必要的恐慌?!贝送?,過分暴露于疫情信息中,也可能令當事人迷失自己日常的角色、身份,導致角色混亂。
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對于疫情信息,市民要學會正確甄別?;ヂ?lián)網時代,各種疫情信息漫天飛,許多不實的謠言,很可能催化公眾的恐慌情緒。在此情況下,作為每一名公眾,既要不造謠、不傳謠,還要學會識別謠言。

應對策略二:面對疾病,知其可為與不可為

盡管新型肺炎是一種全新的疾病,但近日來,隨著醫(yī)學專家對這個疾病的深入研究,不斷更新了對這個疾病的認識,而且,相關的科普知識也不斷的通過各種渠道播報。甘照宇認為,作為普通公眾,有必要及時了解這些知識,并讓自己知道,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,哪些自己可為,哪些不可為。在此基礎上,為所當為,把自己能做好的事情盡量做好;而把不可為的順其自然。“否則,把自己不可為之事,攬責上身,就會徒增自己的心理負擔,帶來許多不必要的負面情緒?!?/span>

“當抗擊疫情的過程中,無論是一線的醫(yī)護人員,還是后方的后勤保障人員,還是熱心的志愿者,總會遭遇這樣或那樣的不順。當面臨困境,我們首先要建立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應對機制,包括耐心堅持、改進方法、改變策略等等。借助這些機制,努力讓問題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(fā)展。當然,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,當自己感到力不從心、孤立無助的時候,千萬別忘了積極的尋求外界的幫助。不要以為求助是一種無能的表現(xiàn),恰恰相反,團結互助才是人類文明進化的體現(xiàn)?!?/span>

應對策略三:織毛衣、種花等勞作可以隔離煩惱

“當出現(xiàn)不良的情緒的時候,要尋找合適的途徑,將這些情緒宣泄出來?!毙骨榫w的方式有哪些呢?甘照宇稱,可以選擇向自己信任的親朋好友或者專業(yè)的咨詢師傾吐自己內心的不快;此外,選擇一樣自己感興趣的運動,并堅持下來。有趣的是,勞作也是一項好的方式,比如,織毛衣、種花等等。甘照宇介紹,勞作之余,能給人一種獲得感、成就感;更重要的是,在投入勞作的過程中,能讓自己達到一種“忘我”的境界,讓自己跟各種煩惱有效的隔離起來,達到暫時的身心放松。此外,聽音樂和適度游戲、包括冥想、深呼吸在內的自我放松訓練也是不錯的方式。

甘照宇還提醒,疫情應對,是一件勞心勞神的事情,不僅需要個體有足夠的智慧,還需要有充足的體能儲備。因此,要有效應對疫情,首先得讓自己有健康的體魄、充足的體能才行。因此,無論環(huán)境多么惡劣、處境如何困難,都要學會照顧好自己,讓自己睡好、吃飽。有些情況下,可能未必能吃好,但至少要盡量讓自己吃飽。還有些特殊情況,會令個體無法安睡,可以在咨詢醫(yī)生的情況下適當?shù)某砸恍┯兄叩乃帯?/span>

專家稱,如果通過上述自救的方法,依然無法消除內心不適的話,則建議尋求專業(yè)的精神科醫(yī)師以及心理咨詢師。